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仙父 第472节 (第2/2页)
“天下之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中气以为和。” …… 李平安一连背了十几段,都是他印象最深、记忆最清晰的内容。 他这般不断背诵着,道心竟多了一份奇妙的感觉。 《穿越洪荒,我为太清老子背道德经》? 他印象最深的《道德经》经文,多是《道经》而非《德经》,前者蕴含玄妙大道,后者多是治世之理,本为内圣外王之学。 渐渐的,李平安话语有些停顿,目中多了几分思索,下意识闭上双眼。 一缕缕玄妙道韵自他身周环绕。 李平安竟当着太清老子的面,背诵着太清老子还没对任何人提及的经文,然后……当场开始悟道。 就算是清静无为、三清之首的太清教主,此刻也是禁不住略微皱眉,仔细瞧着李平安的身形。 不多时,太清微微颔首,那枯瘦且宛若是在天地之外的手指,对李平安点出了一点微光。 李平安动作很自然地盘腿打坐,心底开始回响起了数十章经文。 “你所知经文略有不对,此为原本。” 李平安精神一振。 虽然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过了这一关,但机缘在前,自当全力握住! 于是静心感悟,将这数十章经文细细记下。 渐渐的,他陷入了更深沉的悟道状态,物我两忘、抱元归一,外物尽抛诸脑后。 过了七日光影。 女娲已回返圣母宫,并未在此多等。 李平安身周涌现道道仙光,道境竟突破了一阶,而他背后缓缓浮现出了一张浅浅的太极图虚影。 他缓慢睁眼,目光清澈如古井,眼底依旧带着几分思索。 “感悟如何?” 太清老子嗓音传来,李平安如梦惊醒。 老子道:“你后续还有征战之事,不便长久悟道。” 李平安忙起身,恢复做道揖的姿势:“谢师伯祖传道!” “善。” 老子微微颔首: “你与你父之跟脚,吾知晓些许,此事不与你为难,今日你既来此地,吾当有三问。” “请您示下!” 老子问:“既为天帝,当有何为?” 李平安仔细思索,慎重斟酌,想了差不多半个时辰,方才回答: “当为生灵遏天道,当为万灵求生存,当为天地添正气,当为邪魔降天罚!” 老子又问:“善恶可存于一心?” 李平安继续思索,这次过了大半个时辰,方才答道: “善恶既存于一心,又非存于一心! “于生灵计,性善性恶源于心之所选,行善行恶于本性并无直接关联,性恶者可约束自身,性善者也可自我放纵,是故生灵善恶应论迹而不论心。 “善恶之念存于生灵心间,但此生灵是善是恶,当由律法而定!” 老子缓缓点头,给出了第三问:“天帝若错,谁人可罪?” 这个问题,让李平安站在那想了很久。 这问题答案也是五花八门,比如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、天帝犯法与凡人同罪、天规凌驾于天帝之上,等等。 但话到嘴边,李平安又觉得,这些都非合适的答案。 律法不可能完善; 而当权者最能寻找到律法之空隙。 想了许久,李平安心底划过了一缕灵光,缓声道: “弟子斗胆,若他日天庭立下,天地万灵归心,请师伯祖悬利剑于弟子头顶!” 老子目中多了少许精光。 他那张枯瘦且没有多少情绪的面容上,露出了一丝丝似有若无的笑意。 “善。” 老子缓声道: “待你天庭立起时,吾会赐下一宝物,护持天庭、监察诸神。 “且去吧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